造就“天下第一灯”

2019/10/31

造就“天下第一灯”

——探寻几代自贡彩灯人背后的传承与创新

自贡灯会当下正历经着最好的年代: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500多个大中城市展出;每年在中国灯城举办的自贡国际恐龙灯会能吸引200多万人次的中外游客观灯旅游,自贡灯会品牌不断做大做强……这背后所有的奥秘,源于一代代彩灯人恒定的坚守、技艺的传承、不断地创新

“40后”彭正华:愿玻璃吹塑手艺永传承

在位于富顺县槽店铺的彭氏玻璃吹塑工艺厂内,70岁的彭正华带着350度的老花眼镜,手握一根棕色的玻璃空心管,玻璃管的一头连接着一根橡胶管,天然气火头冒出800多度高温的火焰,彭正华嘴含橡胶管,依靠高温对玻璃空心管的烧灼,像吹气球一般“吹出”了一只玻璃梅花鹿。

目睹这一制灯绝活的众多围观者,不由啧啧称奇。由彭正华首创的玻璃吹塑灯,是自贡灯会里的“中华一绝”。

1986年的自贡迎春灯会,彭正华制作的玻璃吹塑《四季花灯》首次亮相,引起不小轰动。

彭正华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加入许多自己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由传统实心玻璃小件摆、吊饰品制作,发展为空心玻璃管与实心玻璃棒相结合吹塑成多变的大型艺术作品,解决了传统灯工几乎无法烧制大型作品、内置光源安装难,以及拆装运输困难等问题。

15岁到现在,吹制特种仪器玻璃、玻璃工艺制品伴随他走过了55个春夏秋冬。其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无论面对何种境遇,彭正华初衷不改:因为喜欢,所以坚持!

“灯会的根基是从民间手工艺演变而来的,要是没有这些技术,自贡灯会就发展不成今天的规模。”彭正华感恩自贡彩灯文化成就了他不断突破的创新人生。同时,他深感仅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我希望能够培养一批徒弟,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60后”刘俊才:喜欢自己动手的彩灯老板

 

1988年,自贡灯会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了“北京国际旅游年北海龙灯会”,自贡灯会因之声名鹊起。此时的刘俊才正在山东读书,听老师说起这场灯会,他有些入迷,“就是那场灯会让我对自贡彩灯魂牵梦绕,第二年就主动联系,到自贡工作了。”

钻研奋斗三十载,自贡浩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才见证了自贡彩灯的点滴发展。1990年,自贡灯会首次走出国门,轰动新加坡,赢来“天下第一灯”的美誉,这让所有自贡彩灯人感到骄傲。而更让刘俊才高兴的是,1994年他带领的广告装饰公司,作为民营企业首次参与自贡灯会走出国门,到越南进行了为期两月的灯展。

刘俊才是一个喜欢自己动手的彩灯企业老板,从彩灯方案的创意设计到制灯现场,从灯组的尺寸比例到色彩搭配,他都亲力亲为。他认为灯组要想有突破和创新,须得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向民间文化学习。因此,曾在山东学习过吹塑纸画制作工艺,有着20多年灯会实践经验,又是工艺美术科班出身的刘俊才,创新地想到用吹塑纸来制作彩灯。

2015年,第2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一种全新的制灯材料和工艺——吹塑纸剪制工艺首次在《中国印象》灯组中出现。刘俊才练就了自己的独门绝技:每只动物身上羽毛达5000片以上,每片羽毛需单剪300至400刀,令人称奇。

“用吹塑纸剪制羽毛和皮毛是一种绝佳的材料,不仅还原度高而且内透效果明显。”刘俊才介绍到,剪是最难的部分,需要静下心来一刀刀地剪出不足0.2毫米的丝,而且必须非常均匀,才能做出禽类动物羽毛丝的质感。

不论展出大小,而今54岁的刘俊才依然坚持着“自贡十佳彩灯工匠”的初心,彩灯作品不求多只求精,“我们要做的是传承和创新,千万不能把自贡灯会的牌子砸了。”

“80后”刘炜:让中国灯照亮全球不夜天

刘炜,市“十佳彩灯工匠”、自贡灯会特邀专家、自贡彩灯行业商会彩灯研究会成员、自贡彩灯著名美术师,今年36岁。在近10万名自贡彩灯手艺人中,刘炜年龄不大,但他对自贡彩灯的痴迷,却到了外人看来有些疯狂的程度。

“我是土生土长的自贡人,儿时坐在父亲肩头看灯的场景,仍记忆犹新,这就是年的味道。”2010年,在家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有美术专业功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刘炜辞去了一家知名企业的高薪工作,投身到家乡的彩灯行业中。

刘炜告诉记者,在这个行业,彩灯美术师们因资历和专业程度,被约定俗成划分为“小美”、“中美”、“大美”三个级别。9年前刚入行的刘炜理所应当的是一名“小美”。“那时我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可能工人师傅们不是特别理解,就觉得你是才入行的一个小伙子。我很理解,因为我也有许多不懂的,但我觉得自己新的制作方式是可行的。”

在他看来,在美学思维升级的今天,传统想法也应该更新换代。自贡彩灯不应该只在打开时光艳照人,关上灯也应该是件艺术品。“比如哪只腿它的弯曲度不准确,我们要给它调整。所有的细节都要调整,诸多准确细节才能组成它生动的形象。”

“工人师傅不理解,他觉得你这种要求过于严苛。不就是做彩灯吗?我们做了几十年的彩灯,都是那样做的啊。”刘炜的那股子较真劲儿,没少引发他和工人师傅思维上的矛盾。

不过,这位“倔犟”的小伙儿没有让人失望,从2013年的第二十届灯会起到现在,刘炜几乎都参与过灯组制作,并屡获殊荣。

他所创作的“变形金钢大黄蜂”等作品,颠覆了自贡彩灯的传统造型,通过外国友人喜闻乐见的形象载体,尽显自贡彩灯非凡魅力。“我们出去代表的是中国民间工艺,我不想给中国人丢脸,想展现给他们看,现在中国的产品不比任何一个国家差!”

今年,刘炜成立了自己的彩灯美术工作室。他认为,随着行业的日趋成熟,市场要求越来越高,行业细分更加明显,术业有专攻,为此工作室“只做彩灯美术服务”。

下一个五年,刘炜想达成一个小目标,他想和自贡彩灯手工艺人、和更多行业新生力量一起,让中国灯照亮全球不夜天。

“90后”梁思洁:自贡灯会如今由我“代言”

“大家好!我是梁思洁,我来自美丽的灯城自贡,我是新一代的彩灯人,欢迎大家元宵前后来自贡观灯哦。”去年1月,梁思洁作为《天天向上》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的代表,为自贡灯会“代言”,向广大嘉宾和观众讲述了自贡博大精深的彩灯文化和自贡灯会高超的制作工艺。

近日,记者在彩灯公园内的胡氏花灯文化园见到了梁思洁。26岁的她有着一双大眼睛,气质文静。梁思洁的座位靠窗,光线从半拉的窗帘罅隙透过来,一旁的笔筒里插着各种画笔,6个颜料盘快干涸了,她往里掺了点水。这几天,她都在这里为灯笼绘上了精细美丽的“衣裳”。

1992年出生的梁思洁毕业于四川理工学院(现四川轻化工大学),学的是国画专业,2015年毕业后开始担任手绘师一职,主要是在较小型的灯笼、宫灯上画画。2017年,绘画功底迅速成长的她,实现了从手绘师到彩灯美术师的转身。

在汉堡G20峰会“感知中国”系列活动、京交会、香港文化庙会、自贡灯会全球推介会等重大活动现场,我们都能看到梁思洁的身影,由她亲手绘制的彩灯,成为不少中外游人感知自贡彩灯的媒介。

梁思洁告诉记者,如今彩灯行业已没有明显淡旺季之分了,找她画灯的人络绎不绝,合作已经谈到了明年春节后。

“最大的动力是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同时也希望成为彩灯事业的传承人”。因为热爱,成就了现在的她。

摘自自贡日报2019年10月27日1版 周姝


关注彩灯商会